1月10日,由機器人大講堂參與主辦的2019中國機器人行業年會在北京盛大開幕。近幾年來,機器人概念火爆全球。資本裹挾著產業,催生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出現在各個細分領域。2018年,經濟下行,迫使機器人產業在一派激情昂揚中沉著冷靜。
此時,世界都有一個共同的聲音,以機器人為載體的智能時代終將到來,那一刻將給世界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在等待下一個時代來臨的漫長過程中,無論你是弄潮兒還是隨波者,此刻靜下心來,聆聽前行智者的經驗與猜想必不可少。
丁漢院士
實現智能制造,數字化是基礎、機器人是重要角色、人工智能是翅膀
我們國家的制造業,由小變大、由大變強,核心問題是如何提升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而制造業實現智能制造是人類追求的最高階段,智能制造的三個主要抓手是數字化技術、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暫能。
數字化技術有三個要素: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傳感器技術。未來由傳感器發展起來的產業將十分宏大,它作為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紐帶將無處不在。我們能夠通過大數據預測制造表層現象深層的問題,并通過在線的工藝優化提升制造品質。
人工智能是將人類的智慧向機器上遷移。而把能工巧匠的經驗專業到機器上,需要大量算法、經驗和數據的支持,也需要提升自我深度增強學習的能力。
共融機器人是發展未來趨勢,其主要技術特征在于能夠與作業環境、操作者和其它機器人之間交互,自主適應復雜任務和動態環境。機器人加工是共融機器人應用的典型代表,未來用于加工的機器人將具備高靈巧性、可變剛度、輕量化的結構與驅動,具備工藝知識與多傳感信息驅動的順應控制,將會成長為綜合機器人本體高性能和基于工藝知識智能控制的“能工巧匠”。
喬紅教授
未來機器人可以像人一樣,形成自己的情感
機器人如果從外向里做,永遠做不成人類的朋友,因為它沒有真正的情感。但如果機器人能夠產生一個網絡(類似人類多巴胺的功能),它就可以高興了。
雖然目前腦科學還沒有真正搞清楚,但如果將已有的成果與信息科學交叉融合,便產生了我們所說的類腦機器人。如今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環境適應能力都比較差,和人有巨大的差別。類腦科學的加入,就是從內向外模擬人類的過程。
而我們所說的類腦科學,是涉及到神經科學、半導體科學、材料科學相互交叉融合的科學。這是一個系列而漫長的過程。
陳光先生
堅定看好智能機器人的發展空間
我們重點支持具備核心技術能夠持續提升研發能力與產品性能的領先企業,聚焦具有技術先進性、產業稀缺性和市場成長性的先進制造企業,發掘堅守制造的優秀企業家及團隊,投資支持了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產業龍頭企業,長程陪伴企業成長。
今年機器人行業在去年基礎上增速有了一定的放緩和下滑,但是可以看到驅動機器人的因素包括就業觀念的轉變,勞動成本的提升,機器人性能的提升沒有發生變化并持續發生作用等等。雖然國內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比較大的挑戰,但是我們認為國產機器人目前的發展所取得的成績是非常巨大的。機器人的發展是智能制造的關鍵基礎,我們仍然堅定看好智能機器人在智能制造領域的發展空間。
肖軍先生
短鏈、智能、共生,京東以機器人之名打造全球智能物流
2017年京東物流正式成立,形成了獨立運營的物流企業,同時也推出了他們的3S戰略:短鏈、智能和共生。
短鏈即從倉儲、分揀到配送,盡量減少物流過程中貨物的搬運次數,縮短配送距離。完成短鏈的建設,重要的是把智能應用到物流行業,2014年京東建成了首個自動化運營中心“亞洲一號”,在當時是亞洲單體面積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物流中心。共生則強調與合作伙伴一起打造物流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希望能夠根據京東應用的需求以及實際運營過程中的痛點掌控進行研發,并由機器人行業的合作伙伴完成中間環節的一部分生產制造的過程。
中國行業快速發展變化的過程中,我們怎么將機器人的技術快速地應用到最適當的場景中。
簡單地分為幾個方面,一是怎么用機器完成貨到人,二是自動的包裝,三是自動化立體存儲,四是機器人抓取、揀選。
機器人項目和AI相結合,便是用搬運機器人代替操作工人的雙腳,機械臂代表工人的雙手。通過AI,通過圖像識別、 人臉識別技術代替我們的眼睛,對人的行為完成取代。
“雙十一”期間,3-4天才能完成的清零工作,京東AGV基本當天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因為立體化的存儲,減少了大量重復的勞動力,綜合算下來比人力倉儲的成本降低30%左右。京東目前有超過550個大型倉庫,全國超過1200萬平米的倉庫面積,截止到2018年12月31號,我們上了68個自動化的倉庫。萬里長征,京東才走了第一步。
許禮進先生
機器人行業要從市場謀求發展
機器人行業不同于別的傳統行業,這個行業是一個創新能力要求很強的行業。
機器人行業更多的應該從市場上去探索、去培育、去尋找一條發展之路。
國產機器人應該走一條農村包圍城市之路,先尋找立足一個屬于自己的根據地再不斷壯大根據地,然后慢慢的突圍,才能有所發展。中國龐大的制造業基礎培育了巨大的機器人市場,給國產機器人帶來了大量的機會。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制造大國,制造業門類最齊全,而且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機會,機器人企業只要找到突破口提升核心競爭力,就可以探索出一條國產機器人的發展之路。
機器人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過程中需要三個要素,一是經濟性,二是易用性,三是人才。
中國很多產業希望機器換人,也希望進行自動化改造,但首先要考慮投資的設備、投資的機器人生產線需要多少錢,需要幾年回收成本,這是產業發展、經濟發展必然的趨勢,因此降低機器人的成本,形成機器人的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生產就變得非常重要。目前的機器人并不是智能化很高的產品,本身有很多局限,操作使用很不便捷,所以機器人在易用層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需要大量的操作、維修等專業人才的支持。另外隨著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必須朝著智能制造的方向發展,未來的機器人必須跟互聯網、跟人工智能、跟大數據,跟每個行業的產品工藝相結合。只有解決上述問題,機器人行業才有可能快速發展。
企業最終是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不能為客戶創造價值,機器人的企業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機器人企業要進入市場,積累各行業客戶的需求,研發針對行業應用的特殊產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郭銳先生
機器人解決電力設備檢修人員不足的問題
中國建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電網,但是電力設備的檢修人員嚴重不足。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在電力領域得到應用,緩解了電力設備檢修人員不足以及工作狀況復雜危險等問題。
電力行業共有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五個領域。針對各個不同領域,都需要相應特種機器人進行檢修作業,如火電站的凝汽器清洗機器人、架空輸電線路巡視無人機、電纜隧道巡檢機器人、海纜檢測機器人、變電站巡檢機器人等等。這些機器人不僅提升了電網運行的安全性,還有效緩解了人員不足的問題。
注:本文轉載至互聯網,有刪減。